小知县 第55节
作者:桃花白茶      更新:2024-05-14 12:09      字数:2790
  又留下几坛分给衙门几个人,从开年到现在,衙门每个人都是超负荷运转,实在辛苦了。
  除此之外,答应给孩子们的小皮靴也发到各家手中。
  家中没有孩童的,便换成老人的外衣,样子虽普通,但却厚实得很,冬日里穿必然不错。
  再有不少糕饼点心,大人小孩都爱吃。
  玉县丞看着,便知道这是掏他们知县大人自己的腰包。
  原来凌县尉还会客气,现在已然有些“厚脸皮”,玉县丞刚让他收敛点,咱们知县大人也没几个月俸。
  提到这,凌县尉一时语塞。
  那个,有个事你可能不知道。
  咱们知县大人,可比富商有钱多了!
  当然,凌县尉也只是心中说说,不过明显收敛些,不能占太多便宜。
  纪炀瞧了倒是好笑,随口道:“该用便用,不差这些。”
  对他来说,确实并不算多。
  他来时手头银两是不多,可也不缺这点钱,实在不行把原身的宝贝们典当一个,够这里吃喝十年了。
  跟着他做事着实辛苦,不能缺这点东西。
  回到扶江县后休息几日,纪炀也感受到农闲的意思,扶江县像是一下子慢了下来。
  就连街上做葫芦工艺的百姓也是悠闲得很。
  一问便是,今年丰收年,哪有不自在的。
  也是,各家至少收几百斤粮食,自然高兴。
  与此同时衙门里捕快卫峰家孩子也要出生,实在又是个好消息。
  休息几日过后,纪炀重新拿起扶江县账本。
  他之前在潞州城知州府挥舞的账册,只是副本而已,真正的账本在玉县丞这里。
  上次他说,扶江县只剩十两银子,确实夸大。
  其实加上凌家湖送来的化肥收益,还有葫芦收益,多了一百四十两七分五钱呢!
  葫芦收益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六两多的税收,剩下的二十四两六钱是纯利润,因是扶江县衙门的买卖,算是衙门额外收益,甚至不用记在公账。
  二十四两六钱呢!
  后面便是大头,也就是今年的粮税收入,不过漕司退了一部分开荒的税收,这边就不计算了,回头还要还给开荒的各家。
  估计百姓见此,开荒的热情会更大。
  田税每年是扶江县收入大头,今年比往年好些,折合成银两,一共是二百五十两一钱六分,比之去年多了一百多两银钱。
  反正扒拉来扒拉去,再扣掉这几个月的日常月俸开销。
  账面上不是十两银子!
  明明是三百三十五两九钱一分!
  不少了!
  玉县丞看着一年的账册,忍不住道:“其实咱们今年挣得钱不少,怎么每次一算账,手头不超过五百两银子?”
  放在知县大人这次见过的丰邵县知县,人家那边账面上,五百两肯定都是零头。
  咱们连零头都不如。
  纪炀无所谓道:“没事,放在这银钱已经不少了。”
  给县衙大家买东西的时候,一二百两不当钱,现在衙门账面三百多两,这就叫多?
  玉县丞一时搞不清知县大人的金钱观念!
  不过眼看着大人沉思,玉县丞立刻道:“大人,您不会还想花钱吧?”
  他现在已经怕了!紧紧抱着账本不松手!
  纪炀还真是这么想的,三百三十五两,说多不多说少不少,但盖个简单的官学还是可以的。
  趁着现在秋收,各家相对比较闲,天气也没冷到做不成事的地步,赶紧把官学盖起来。
  毕竟对官学来说,重点不是房子,而是夫子。
  他问知州要的也是夫子。
  现在提前把最便宜的房子盖好,岂不是显得更有诚心,说不定他十一月过去年末考核,就能带个夫子回来。
  如果是别的事,玉县丞估计会直接回绝,紧紧抱着账本不撒手。
  可官学又有不同。
  识字的重要性他最明白,若不是他学了字,能当县丞吗?
  自然不行。
  他家两儿一女,不为别的,为了自己孩子,这官学都要开。
  要不然,开始动工?
  正好凌家湖的路就要完工,把那边工匠请过来,刚刚合适。
  说做就做,如今九月下旬,到十一月中旬,满打满算不到两个月,建官学时间还比较紧张。
  凌家湖凌里长听说此事,自然大力赞成,甚至还要为官学捐赠一笔银子。
  这事自然是凌县尉撺掇,以后官学建好之后,凌家湖的孩子们也是要来的,现在提前捐钱,总会好点。
  不得不说,有银钱了腰杆子就是硬,凌家湖靠着化肥作坊,已经远超其他村子了。
  对凌家湖捐赠的十两银子,纪炀自然来者不拒,捐赠官学,这是好事。
  而官学的选址自然就在县城里面,距离衙门不算太远,也属于县城中间的位置。
  准备修建两间学堂,侧边两间书室,后面则是两处院子,可供两个夫子居住。
  按照扶江县的建造成本,一间屋子的费用在八两银子,其中不少石料木料,纪炀让他们从王家宅子里搬。
  说起这些建筑材料,放这已经有一年多了,还是他那好友“麻奋”从潞州买来,很是不少。
  有那些材料在,这官学想修的不气派都不行。
  而且还空出其他位置,等以后有钱了,人多了,再继续盖新学堂。
  总共算下来,官学一共要花费九十两银子左右。
  既然修了,那就修得好点。
  也让即将过来的夫子看到他们的诚意。
  这边官学开始修建,不少人都说,自从他们知县大人来了之后,好像扶江县各色建筑都没停过。
  不是挖坑,就是修路,要么修水渠,要么修学堂。
  一两年的时间,赶上之前十几年的发展。
  大家说这些话自然是高兴,为扶江县高兴!
  不过玉县丞只有一个感觉,绝对不能让知县大人知道衙门有闲钱!
  绝对不能!
  每次衙门的银钱都像在走钢丝啊!
  纪炀只道:“钱放到衙门库房里又不能生钱,该花就要花。”
  好像这也没错?
  普通人家攒钱攒粮是为了抗风险。
  衙门则要在风险来临前抵抗风险,不如给百姓们花了,办官学也是正经事。
  只是玉县丞觉得,他们知县大人好像早就清楚账面上的银两,说是跟他一起查账,明摆着要划拉一部分钱出来办事。
  好难,跟知县大人斗智斗勇是没结果的!
  还是好好建官学吧。
  凌县尉领着做这些事已经轻车熟路。
  玉县丞则把更多精力放到葫芦作坊。
  九月份那边下的一万五千套订单,按照纪炀要求,交完最初的五千套之后,制作葫芦根本没停过。
  所以在十月中旬,这一万五千套葫芦已经送到常华县货船上,相信不久便能送到扬州。
  说到葫芦饮食器具,纪炀在潞州听过一耳朵这东西多风靡之后,也让人去查问情况。
  得到的消息,可比大家想象中要震惊多了。
  不过想想也是,潞州城里都知道,扬州那边的葫芦器具有多畅销,何况他们本地。
  说是去年开始,有一种轻便漂亮的器具便在市面上出现,只是少数小摊贩那有。
  谁瞧了都觉得精巧。
  而且设计得非常不同。
  原本只是引起兴趣,但不知谁说了句,这东西是汴京葫芦秀才设计的。
  汴京葫芦秀才,大家只是隐隐听说过,但也觉得这小东西,看出来这位的功底。
  所以并未掀起太大波澜。
  谁料在年后上元节,扬州知州家夫人拿出两件极为精致的葫芦器具出来。
  一样是摆件,设计得精妙绝伦,那雕刻工艺让人赞叹。
  另一个则可以使用,瞧着精美无比,放到手下还灵巧得很。
  这也就罢了,有个见识不浅官眷娘子道:“这东西,跟咱们皇后娘娘那个,是不是一样?”
  传闻皇后娘娘便有个葫芦器具,那葫芦形状特殊,人家是两个肚,就它是一个。
  看起来浑圆饱满,模样甚是不同。